首页 汽车试驾车型导购新车行情资讯车图

长城汽车:如何打破整车同质化?车手互联提出新解答

时间:2024-03-19 11:38来源:盖世汽车 阅读量:6489   

汽车行业正由电动化1.0时代迈向智能化2.0时代。中国作为电动化领域的领跑者,市场竞争尤为激烈,导致各品牌纷纷采取降价策略。

对此,2024年3月11日,在2024智能车机数字生态大会上,长城汽车产品总监谭荡表示,这场价格战背后反映出汽车行业日趋严重的同质化。市面上多款车型在外观上几乎难以区分,产品同质化严重。座舱内,屏幕成为标配,各种屏幕形状和尺寸层出不穷,行业上并未形成统一的交互方案。

谭荡谈到,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,能够真正赢得消费者青睐的,必然是那些能够提供卓越用户体验的品牌。而智能时代的来临,让我们看到了汽车产品在这一方向上的努力。

未来的人车交互会在车和手机之间通过通讯互联,软件融合,硬件共享形成1+1gt;2的全新终端,那个时候会有新的交互体验和新的生态,更多地考虑用户需要的是什么,最后能够真正实现1+1远远大于2的交互体验效果,从而破局当前汽车市场价格内卷的同质化现象。

长城汽车产品总监

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:

车市内卷?同质化的体现

汽车行业正由电动化1.0时代迈向智能化2.0时代。中国作为电动化领域的领跑者,市场竞争尤为激烈,导致各品牌纷纷采取降价策略。今年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,降价幅度从几千到数十万不等,电动车与燃油车各都自大幅降价互不相让。

这场价格战背后反映出汽车行业日趋严重的同质化。市面上多款车型在外观上几乎难以区分,座舱内,屏幕成为标配,各种屏幕形状和尺寸层出不穷,行业上并未形成统一的交互方案。

回顾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,当乔布斯发布iPhone后,手机交互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,手机屏幕成为交互中心,熄屏后各品牌标签几乎难以辨认。手机的发展经历了屏幕技术的日新月异,到处理器性能成为竞争焦点,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抢高通旗舰芯片的首发,以此彰显产品实力。当硬件配置趋同,系统流畅度和优化便成为新的竞争点,最后音质效果和相机像素受到关注,行业内不乏1亿像素手机、和顶级音响品牌跨界合作的案例。

不难发现,在交互形态统一后,行业逐渐从单纯的硬件参数比拼回归到了用户体验的理性竞争。用户并非一味追求高配置,而是更看重实际使用中的流畅度和响应速度。他们关注的不再是参数,而是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体验。

历经多年的激烈竞争,手机市场如今仅剩下少数几家知名品牌。回顾手机行业的变迁,那些最终脱颖而出的品牌,究竟凭借何种优势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?同样地,如今国内汽车品牌数量庞大,与十年前的手机市场如出一辙。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,品牌数量和努力方向都与手机行业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。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,能够真正赢得消费者青睐的,必然是那些能够提供卓越用户体验的品牌。

而智能时代的来临,让我们看到了汽车产品在这一方向上的努力。

从近年来的手机市场中,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点。以iPhone品牌为例,尽管从iPhone 11到15的外观变化微乎其微,仅仅是摄像头布局的调整,但这并未影响它每年持续占据手机市场的利润之巅,并成为最畅销的手机。为何在众多品牌的激烈竞争中,iPhone能够维持其统治地位多年呢?

除了其出色的硬件参数,如强大的仿生芯片和高像素的摄像头,iPhone在用户体验上更是下足了功夫。无论是流畅的系统操作,还是创新的闪念胶囊、灵动岛等功能,都为用户带来了极佳的使用感受。而最重要的是,iPhone背后拥有一个庞大的App Store生态和IOS系统,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为其服务,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且优质的产品-体验-生态闭环,使用户一旦使用便难以割舍。

图源:演讲嘉宾素材

尽管国内手机在硬件参数上能够与iPhone相抗衡,但在用户体验和生态系统方面,我们仍与iPhone存在较大差距。这让我们认识到,在竞争力上更高维的产品力能够指数级地碾压低维产品。因此,汽车行业也在寻求这样的突破,希望像iPhone一样,即使不进行大规模的外观改造,仅通过系统升级和OTA更新,也能保持每年的高销量。

特斯拉的Model 3便是一个成功的例证,其外观稳定但销量不减。我们也期望能打造一款类似的产品,以高维产品力占领市场心智,摆脱同质化价格竞争,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。

而要实现这一点,生态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从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中,我们可以看到计算终端的重要性。无论是个人电脑的PC时代,还是移动手机的时代,拥有平台型垄断入口的产品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因此,在汽车行业,我们同样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,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入口,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在手机领域,滴滴虽然曾遭遇禁令,但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,即便新用户无法下载,仍稳固占据80%的市场份额。这一现象揭示了一个重要规律:一旦平台型产品在计算终端中占据垄断地位,其市场地位便难以撼动,除非出现新的业态变革。

汽车,目前并不能成为下一代计算终端

那么,汽车是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计算终端,孕育出具有垄断地位的应用?我们对此充满期待。若智能汽车能够构建出强大的生态系统,那么即便在微小的改动甚至全员休假的情况下,其市场表现依然不会差。

图源:演讲嘉宾素材

然而,要成为计算终端,需满足一些核心条件。首先,它必须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随时为用户提供服务,如同手机和计算机一样。但目前来看,汽车是要载着人的,当用户在车内时汽车才能随时提供服务,所以当前智能汽车很难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计算终端。

尽管如此,我们仍可以在更高维度上探索开发汽车产品。当前,尽管车机导航和大屏等配置已经相当精细,但许多用户仍然选择在车内架设支架使用手机导航。这反映出用户习惯对于产品设计的深远影响。因此,我们需要在不改变用户习惯的前提下,提升汽车产品的维度,使其与手机无缝衔接,共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
目前,已有行业先行者开始尝试将手机与汽车进行深度融合,如使用手机控车、将手机作为车钥匙等。众多嘉宾也已深入探讨了手机与车机的应用接力,跨端迁移,如文件导入、导航信息传输。我们正在尝试将车与手机的硬件资源进行深度协同,使得服务更加无缝衔接,用户难以分辨是车还是手机在提供服务。例如,通过手机调用车内摄像头拍摄车内环境,或将手机作为车内的游戏手柄,这种融合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。这些尝试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,但它们为未来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。

软件融合固然关键,但硬件协同同样不容忽视。车端拥有强大的算力、电池及传感器,手机侧具备丰富的生态内容和用户数据。只有当车与手机在硬件层面实现深度融合,新的生态才会应运而生,为用户带来更高维度的产品体验。

未来,车与手机深度融合后,整车产品将不再局限于参数的堆砌或硬件的竞赛,而是聚焦于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。手机的生态内容将无缝导入车内,形成全新的庞大的生态体系。一旦这个生态中出现具有颠覆性的应用或服务,其竞争力将远超传统的局囿于硬件参数的产品。

在谈及车与手机的互联时,我们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互联方案,但大多封闭独立。因此,统一接口、实现跨端应用的无缝流转成为迫切需求。此外,应用的适配也是一大挑战,但我们相信车内也并不需要像手机那样庞大的生态和内容,而是应根据不同场景提供用户所需的服务。

未来,车与手机的硬件协同、软件互融将催生全新的终端形态,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和生态服务。这种融合将打破现有市场的局限,让我们不再局限于性价比和硬件竞赛,而是真正关注用户的需求和体验,因为用户需要的不是能力,而是建于能力之上的服务与体验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推荐文章

广东汽车行业网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

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。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Copyright©2020- 广东汽车行业网 gd.qchne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2022017705号.

邮箱:jokerdeyouxiang@sina.com